3月31日,習近平抵達布魯塞爾,開始對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並訪問歐盟總部。新華社發
  從3月22日至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走訪了荷、法、德、比,並出席在海牙舉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與歐美各國領導人頻頻會晤,訪問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盟總部。習主席西歐之旅可謂行程滿滿,內容豐富,但主調還是經濟外交。這次跟隨習主席的人員中,90%以上是經貿界人士。
  習主席這次首腦經濟外交的第一意義無疑是夯實了中歐經貿關係。中歐經濟外交關係已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經濟外交關係之一。歐盟已連續10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中歐間每天的貿易往來約達16億美元,連續3年雙邊貿易額超過5000億美元。2013年中歐雙方貿易額高達5662億美元,比1975年建交時增長了235倍。歐盟每天在華新投資企業有三四家,中國每天在歐洲新投資企業有十餘家。每年有超過600萬人往來於歐盟和中國之間。
  習主席此行第二個經濟外交意義是為雙邊經貿爭端進一步鞏固了頂層互信。此次訪歐前夕,中國與歐盟就對歐葡萄酒和多晶硅雙反案達成了和解,中國商務部於3月20日和21日發佈了上述兩項對歐“雙反”案的協商結果。中歐雙方在光伏產品、葡萄酒兩大貿易爭端上達成和解協議之後,歐委會日前宣佈不再對中國的無線通信設備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自去年李克強總理直接介入解決爭端之後,令雙方關係緊張的主要貿易爭端都出現了理性化和淡化的信號。首腦外交直接解決經貿爭端,是中國近年經濟外交一大新看點。
  第三個重要意義,是為實現“新絲綢之路”構想打好了基礎。習主席不久前訪問了中亞,李總理訪問了中東歐,這次習主席直抵“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西段,把“新絲路”全程大致“踩點”一遍。中歐已提出到202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的目標,而且中國與歐盟發達成員國處於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在市場、技術和勞動力資源等方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中歐經濟相互依存度極高。
  2013年,在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十周年之際,雙方一同發表了《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這一規劃為雙方勾勒了未來幾年務實合作的宏偉藍圖,習主席此行還為《中歐投資協議》談判營造了很好的氣氛。中國和歐洲的心理距離因為這次首腦經濟外交而大大拉近了。
  (作者:何茂春、可里,分別為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教授和土庫曼研究生,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d31kdqn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